躬耕信访终不悔 甘做群众 “贴心”人
廖红星,六盘水市盘州市委办副主任、市信访局局长、四级调研员。自2012年调任盘州市信访局以来,始终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扎实的工作作风、真挚的为民情怀做群众的“贴心”人,躬耕信访十年载,亲自接待群众896批次3764人,牵头组织协调重大矛盾纠纷和信访突出问题89件,指导督促全局干部受理信访事项5.1万件,征集人民建议49条,以实际行动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赢得了群众信任,先后荣获六盘水市“平安建设先进个人”、贵州省“十九大维稳安保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2020年成功创建全国信访工作“三无”县和全省信访系统“人民满意窗口”。
用心谋化与群众“心连心”
在多年工作经历中,他始终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建立健全了信访维稳联动机制、信访矛盾“三级联调”和信访信息日调度周分析月研判、信访“网格化”管理等工作机制,在“领导公开接访+部门设立窗口联合接访+访前法律服务窗口接访”三级联动接访的同时,创造性的推动成立了盘州市信访矛盾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和信访矛盾多元解纷中心,引进执业律师、人民调解员、心理咨询师组成三支队伍参与信访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切实提升接待信访群众的温度、办理信访事项的速度、化解信访问题的力度。总结推广“一线征集民意,找准解决突出问题的关键点;一线排查化解,找准信访源头预防的降温点;一线填卡走访,找准夯实基层责任的切入点;一线处访代理,找准减少越级上访的突破点;一线包案办理,找准推动问题解决的着力点;一线研判会商,找准破解信访疑案的推动点”的“六个一线”工作法指导全市信访工作有力有效开展。
用情接待与群众“心贴心”
信访局是群众申诉的“窗口”与“桥梁”,作为窗口,就要树立起党在百姓心中的好形象;作为桥梁,就要与群众面对面、心贴心。”廖红星时常说:“每个上访群众反映的问题,都寄托了一份希望,凝结了对我们工作的信任和期待,问题解决了,群众了心思、我们有喜悦”。接谈信访人时,他总是笑盈盈地说:“来,先坐,喝杯茶。”这一杯热茶、一脸微笑、一番暖心的话,总能让信访人迅速“消火”。作为信访局的“领头雁”,他始终战斗在
信访工作第一线,以党建引领率先垂范,带领全体党员“学在支部提素质、做在岗位比奉献”,着力创建贴心组织为党分忧、贴心群众为民解难的“贴心”党支部,不断引导和激发党员干部团结干事、激情干事、踏实干事,他对自己要求十分严格,对干部职工却关心备至,经他的培养和推荐,6名同志被提拔为副科级,3名由副科级被提拔到正科级。很多同志受不了信访工作的清苦,但他仍坚守岗位,无怨无悔,从未向组织提过任何要求,一心想在工作上、一心扑在工作上,以单位为家,以事业为重,不分白昼星辰,不念功名利禄,只为做群众的“贴心”人。
用力化解与群众“心换心”
“感谢信访局的同志,没有他们的帮助,我的问题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解决。”上访长达5年的吴某某等5户村民在领补偿款时激动地说。2012年吴某某等5户村民因房屋受煤矿开采致使开裂、漏水,门窗不同程度变形,期间曾三次作出不同结论的鉴定,使得村民和煤矿对鉴定结论分歧较大而使问题长期搁置,若再组织鉴定,双方还会再因鉴定结论产生争议,无法作出定论,廖红星同志主动请缨,多次深入到信访人家中以“心换心”,提出切合实际的处理建议,争取领导支持,最终吴某某等五户村民领到了维修加固资金息诉罢访。盘州籍黔西南民管校毕业的杨某等24人认为自己在进校前签订了《黔西南民管校定向招生定向分配合同书》,虽然民宗局没有签字盖章,但学生已履行了合同行为,频繁多年赴省进京上访要求政府履行合同。他主动工作,多次与学生座谈,在法制办的支持下,由民宗局对24名学生在校就读期间的学杂费、生活费,按照同期存款利率折算后一次性予以经济补偿,使问题得到妥善终结。2018年春节前夕,四川籍民工李某某等人因拖欠工资聚集在政府大楼维权。廖红星同志耐心接待,安抚激动情绪、帮助收集依据,经过长达9天的沟通和协调李某某等人拿到了工资。9天时间里,廖红星同志拖着疲惫的身体来回奔走,和家里人团聚只吃了两顿饭,但看到李某某等人领到的工资和赠送的锦旗,疲惫的他终于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廖红星同志深入村民家中化解矛盾
信访事项有大有小、有难有易,其中不乏辛苦、烦恼、委屈,但廖红星同志10年如一日,默默奉献在信访岗位上,心系群众、情暖百姓,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践行着一个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践行着一个信访干部“为民解难、为党分忧”的初心和使命。信访工作虽然苦,但廖红星同志脸上始终挂满笑容,他常说:“苦只是暂时的,信访变信任,做群众的贴心人,就是我最大的快乐!”
来源:六盘水群众工作
编辑制作:视听凉都微信公众号
总监制:奚宽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