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全面爆发后,具有反抗外来侵略光荣传统的任丘人民,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感召下,奋起抵抗。各阶层人士有人出人,有钱出钱,有枪出枪,纷纷组织抗日民族武装,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抗日高潮。从1938年2月至1939年2月,任丘的抗日武装,两次阻击了欲图侵占任丘的日伪军。1938年2月9日(农历正月初十),日军300余人乘坐12辆卡车,并配备装甲车和坦克,从霸县沿平大公路向任丘进犯,企图占据任丘城,扩大占领区。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人民自卫军游击第一师师长高顺成,奉命率部迎击日本侵略军。他即刻组织100多名战士,分乘3辆卡车北去阻击日军,在香城铺村东与敌人相遇,激战几个小时,日军死伤十几人,第一师损失甚微。日军情况不明,遭此打击后,不敢贸然前进,夜宿香城铺,伺机南进。高顺成率部回城,带领军民连夜用麻袋装土屯闭城门,构筑工事,准备抗击敌人。10日上午,日军进攻任丘县城,在城西北郭家坟处架设大炮,10时左右开始炮击,随后发起进攻。一师指战员在师长高顺成和副师长王泽东的指挥下,依托城墙固守还击,战斗打得十分激烈,由于一师顽强抗击,日军数次攻城不破。为支援守城部队,游击第一师三团团长郑书志率部从议论堡一带西进夹击日军,经过激战,寡不敌众,被迫后撤。日军以坦克、装甲车掩护,向东追击,并向四散奔逃的群众开枪开炮,打死打伤战士、群众百余人,仅东凉至北小征一带的一个土窑处就有37人被打死。三团的夹击策应,打破了日军的攻城部署,给守城部队留出了准备时间。日军见守城部队紧闭城门,坚决抵抗,无计可施,当日停止攻击。11日,日军继续攻城。鉴于县城防守严密,日军改变了攻城办法,采取集中兵力、突破一点的战术,用坦克撞开城门,步兵尾随坦克、装甲车攻进城里。面对敌人强大的火力突击,县城无法固守,游击第一师守城部队且战且退,撤至县城西南五里铺村。至此,任丘城第一次被日军占领。日军进城后,进行了疯狂的报复,放火烧毁了师范学堂,枪杀无辜群众刘勇等11人。日军虽然占据了任丘县城,但对游击第一师的顽强抗击心有余悸,不敢在城内驻扎,选在城北的北各庄(原国民党第二十九军一三二师营房)过夜。当日午夜,高顺成率部袭击日军营房。日军惊恐万状,于次日凌晨仓皇北逃。1938年10月,武汉失守后,中日战局呈现战略相持状态,日军腾出兵力,开始对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扫荡”,发动了五次“围攻”。在第一、二、三次反“围攻”中,担负任丘城警备任务的冀中军区独立第四支队(原河北游击军第五路)机关主动撤出任丘县城。1939年1月下旬,驻保定日伪军2000余人,从高阳方向进犯任丘,驻北漕口村时被抗日情报人员侦知。29日,冀中军区独立四支队二团一部和县大队,在城西长洋淀村伏击敌人,打死、打伤70多名日伪军后,主动撤出战斗。日军第二次占据了任丘县城。任丘县大队撤到芦各庄后,由大队长侯太和组织了40多人的敢死队不断袭扰敌人。因日军饶阳一带军情告急,只驻扎两天就仓皇撤走。1939年3月20日,日军大队长时崎率驻河间日伪军500余人侵占任丘县城。日军第三次占据任丘后,成立了伪县政府、商会(维持会)、伪警备司令部和宪兵队。张重光任伪县长,赵彩辰任商会会长,李弼臣任警备司令,时崎亲自指挥宪兵队、侦谍班。紧接着,日伪军又在各乡村拉夫抢粮,招兵买马,扩充汉奸特务组织,建立乡村维持会,设置碉堡、岗楼,实行封锁,“清剿”八路军、游击队和其他抗日武装力量。至此,任丘城彻底沦陷,人民群众陷入了日本法西斯的黑暗统治之中。两次阻击日军的入侵,是任丘军民在装备落后的情况下与装备精良的日军进行的较量。这些抗日行动,迟滞了敌人的占领,打击了敌人的气焰,鼓舞了人民的斗志,为任丘乃至冀中抗日黄金时代的到来赢得了时间,创造了条件。
作者:薛亚红 刘英
来源:任丘市委党史办
制作:任丘市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