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记者走进巴林左旗林东第二小学校园,操场上一群学生正在老师的带领下练习着足球基本功,学校各功能室也被各个社团“占领”。每到周四,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和科普课程都能持续整整一下午。
▲巴林左旗林东第二小学“校本”课程(剪纸课)
“以前放学回家就是写作业,没有时间锻炼身体。现在学校开展了课后服务,我们不但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更好地完成作业,还可以和同学一起锻炼身体。”正在参加足球基本功训练的学生邹凯循告诉记者。自从参加“校本”课程足球兴趣班后,邹凯循不但学到了足球基本功,和同学的关系也越来越融洽。
“作为教师,我们认为‘双减’政策坚持以学生为本,遵循了教育规律。实施‘双减’政策,有利于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同时家长的焦虑情绪也得到了缓解。”林东第二小学语文教师杨幻幻接着告诉记者,“学生的作业在保持‘定量’的情况下,要求教师必需加强对作业的精选、精炼、精批和精改,促使教师深化对教学的研究。这对于教师来说,短时间内增加了工作量,但是长远上看,能够促进教师提升专业素养。”
“我们学校现在已经开设40余门‘校本’课程,覆盖了全校学生。”林东第二小学校长王有富接着告诉记者,“为了让学生在课后延时服务中受益,学校将继续创新,打造多元化‘校本’课程,满足学生的不同兴趣特长,让学生在课后服务中发展兴趣,练就‘百般武艺’。”
课业辅导之外,“校本”课程是学校开展课后服务的“标配”。“5+2”模式落地两个多月,巴林左旗所有学校都开设了多元化“校本”课程,并将课后服务纳入学校课程建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
记者来到查干哈达蒙古族小学时,正赶上下午放学时间,查干哈达蒙古族小学门口聚集了很多来接孩子的家长。斯琴高娃的儿子在三年级一班就读,她告诉记者:“‘双减’政策让我坚定了孩子全面发展的信心,这个政策给家长减轻了负担,以前孩子放学回家我还要辅导孩子写作业,现在孩子的作业在老师的辅导下就可以完成。课后孩子还能参加学校的‘校本’课程,我觉得对孩子的成长有很大的好处。”
▲巴林左旗查干哈达蒙古族小学“校本”课程(舞蹈课)
“现在,我有更多的时间培养兴趣爱好,也有很多时间陪伴爸爸妈妈。我参加了学校的足球队、舞蹈队,提高了自己的素质,也增长了见识。” 查干哈达蒙古族小学六年级一班学生特沐沦高兴地告诉记者,“我们学校开设了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还有社团活动,有合唱、民乐、马头琴、跳绳、足球、象棋,还有射箭、蒙古长调,好多好多,我都‘挑花了眼’。”
▲巴林左旗林东第三中学合唱团学生参加全校“唱响未来 筑梦远航”合唱比赛
随着“双减”政策落地,考试少了,作业减了,学校也有了更多时间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多样化的教育。林东三中校长刘志成告诉记者:“我们学校坚决落实‘双减’政策,从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优化作业设计、开展课后服务三个方面落实这项工作,出台了具体方案,得到了师生的一致拥护。自从实施“双减”政策以来,丰富多彩的学校课后服务,不仅减轻了学生的学习压力,还激发和培养了学生的兴趣特长,进一步促进了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下一步,巴林左旗教育局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从减轻学校作业负担、规范学科类辅导、鼓励全面发展,多措并举、创新实干,补短板、强弱项,聚焦人民群众所急所需所盼,扎实推进‘双减’工作落地见效。”巴林左旗教育系统党委副书记王志刚告诉记者。
来源:巴林左旗委宣传部
编辑:吴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