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鲁(420—486年),字约子,桂阳韶陂(今连州西岸韶陂)里人。邓鲁自小聪明且悟性高。四岁时,父亲邓思露应征赴戍边疆,对邓鲁说:“阿鲁,我应征守边疆,不知何时回家。”邓鲁强忍泪水,双手作揖,向父亲道珍重,祈祷父亲此行有福星相伴。邓鲁行成人礼仪与父亲道别,是发自内心的孝顺之情,众人都叫他“孝童”。父亲去边疆一年,邓鲁大病一场,恍惚间有人在梦中告诉他:“你父亲去世了。”邓鲁苏醒,呼叫道:“我愿以身代父死。”不久,父亲果然去世,当其父遗体被运回家乡出殡时,邓鲁嚎啕大哭,听者都为之伤心。
南朝宋泰始元年(465年),邓鲁被举为秀才,为桂阳县(今连州)小吏。这年国家书馆遭遇火灾,书籍卷册都被大火烧毁,朝廷下令,向各州郡征集民间藏书。宋安郡派邓鲁进京,将在桂阳境内征集的书籍卷册递交上去。《小桂郡刺史邓阿鲁记》记载了邓鲁京城献书的逸闻——阿鲁口述,众书吏记录。阿鲁思维敏捷,语速流畅,书吏抄得手都酸痛了,急忙对阿鲁说:“您讲慢点,大家抄得手都要脱腕了。”后来,逸闻成典故“腕将脱”。
因为邓鲁献书籍卷册有功,宋帝赐其钱币、绸缎、缯彩。南朝宋泰始六年(470年),宋安郡太守缺员,宋帝下诏让邓鲁接任宋安郡(治所在今连州西北)太守。
邓鲁在任太守期间,筑造桂阳(今连州)城垣,开凿池濠,建桥梁,修里道,治理有方,不增加民众负担。朝廷嘉奖邓鲁的功绩,赠他司徒丞相一职。
邓鲁造连州城,经民间代代演绎,演变成“邓太守”神话传说。今连州西岸镇上马石村的“打断岭”,是邓鲁劈山筑坝拦河的遗迹;马带村“破边山”,是邓鲁取石破开的山头。清水河流经冲口之后,沿韶陂一路南下,每处山川都有邓鲁建州城的传说。连州城有太守巷,百姓建太守庙祭祀。邓鲁家乡韶陂村亦有座太守庙,每年农历正月二十,村民过“祀封节”纪念邓鲁。
- THEEND -
连州市融媒体中心
来源:中共连州市纪委、连州市监察委员会
配音:贾璨璨
编辑:黄楚森
校对:唐芳
审核:吴哲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