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河南元素之传统舞蹈介绍
2019-12-30 09:54:23遂平县广播电视台

作为祭祀仪式的一种组成部分,夏朝、殷朝、商朝都城的所在地,河南才是舞蹈正统起源地,边远地区少数民族的那种,属于礼崩而散于四野。

梳理河南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舞蹈,以动物命名的舞蹈占了50%的比重,麒麟、老虎、狮子、龙,这些勇猛的瑞兽,作为图腾,通过肢体和音乐,具有了仪式上的庄重,寄托着民众消灾除害、求吉纳福的美好意愿。

1.麒麟舞(开封兰考县、睢县)

2.跑帷子(安阳汤阴县)

3.管会响锣(周口项城市)

4.耍老虎(焦作市)

5.龙舞(焦作孟州市)

6.灯舞(焦作博爱县)

7.狮舞(巩义、周口沈丘县)

8.高跷(驻马店泌阳县)

这里着重介绍下咱们驻马店的高跷:

踩高跷是咱们的传统民间玩艺。一般高跷有二尺多高,比其他地方的要高一些,用料既轻又有韧性。

踩高跷的人爱惜它,用油擦得铮亮,拉出去齐刷刷一亮相,能震倒一片。

高跷队一般是从大年初一就开始沿着街拜年。

街道两边,一边一行,踩高跷的人小腿上都绑着两根木头棍子,双脚套在横杆上,前走走、后退退,摇摇晃晃。

表演队形 有一字长蛇、走八字、双排对唱、交叉剪子、蛇脱皮等队形。 北京市东田各庄高跷 北京市东田各庄高跷 表演时的动作花样有碰拐、背拐、跌叉、跳桌凳、翻跟头、蹲走、鹞子翻身、单腿跳,还能组成二人抬轿、三人拉车、群体走天桥、拉骆马它等多种形式的表演。高跷表演的动作技巧性强,难度大,但都能表演的优美生动,趣味幽默,奇特而惊险,很受观众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