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场伟大的胜利——鄂伦春自治旗脱贫攻坚全纪实
2021-02-26 16:41:03鄂伦春自治旗广播电视台

这是一片民风淳朴、民俗独特、憧憬致富、向往小康、充满希望的秀美之地;这是一片资源富集、生态文明、环境优美、绿色发展、生机无限的兴安热土。这里就是位于呼伦贝尔市东北部、嫩江西岸的“鲜卑民族发祥之地”-----鄂伦春自治旗。

在这个总面积达5988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居住着鄂伦春、汉、蒙古、鄂温克、达斡尔等25个民族,户籍人口24.8万人。其中:鄂伦春族2908人(鄂伦春族猎民961人)。下辖10个乡镇,82个行政村、33个社区。2011年,鄂伦春自治旗被列为国家级贫困县,2014年底建档立卡贫困人口8173户18702人,贫困发生率30.8%。2017年被列为自治区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摘帽、致富奔小康,成了鄂伦春自治旗几届领导班子和几代人的共同夙愿与梦想!发展经济、脱贫致富、实现全面小康势在必行!

打好脱贫攻坚战,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三大攻坚战之一,脱贫攻坚,精准是第一要义。近年来,旗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和自治区党委部署、呼伦贝尔市委要求,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主要抓手,把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旗委、政府的首要中心工作来抓,全面贯彻精准方略,坚持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的“六个精准”原则要求,聚焦“两不愁三保障”,构建了“旗级领导包联乡镇、旗直部门包联行政村、干部包联贫困户”的“八个一”包联工作机制。

全旗330名党员干部组建了74支驻村工作队在48个贫困村和26个非贫困村开展工作,实现了驻村工作全覆盖。同时为74个有贫困人口的行政村配备扶贫专干,82个行政村配备第一书记,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1个。切实保障了脱贫攻坚工作扎实顺利开展,真正做到了通过抓党建出成效,带动脱贫攻坚工作再上新台阶。

脱贫攻坚,产业是基础支撑,也是根本之策。鄂伦春自治旗牢牢把握脱贫攻坚工作发展方向,积极发展产业脱贫、制定了《产业精准扶贫规划》,立足“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结合资源优势,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拓宽增收途径、助力贫困户持续稳定增收,形成了村村有脱贫产业,人人有增收门路的良好工作局面。

食用菌——

建设4处菌包厂、101栋食用菌大棚和23个村级食用菌扶贫产业基地,保持500万袋食用菌发展规模,带动贫困户630户,户均增收4000元以上;

中草药——

采取“公司+基地+贫困户”模式,结合金莲花、平贝母、关防风等道地药材原产地,种植金莲花、平贝母、防风、赤芍等中草药1.2万亩,通过务工和园田地种植,带动贫困户300户以上,户均增收5000元以上;

蔬菜大棚——

围绕大杨树镇及镇区周边消费半径,巩固贫困户农产品大集和商超对接,发展蔬菜大棚382个,其中暖棚23个,带动贫困户370户,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

庭院经济——

扶持庭院经济发展,充分利用少量耕地和园田地,发展适度养殖和种植业,覆盖贫困户1297户,最高户均补贴5000元,户均增收4000元以上,同时因人因户因地,精准施策,发展山梨、沙果、紫苏、人参、灵芝、民族手工艺、刀具等特色小产业;

标准化养殖——

依托龙头企业,建设标准化牛羊猪舍60栋,存栏2.1万头只,惠及贫困村31个,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205万元;

村级光伏——

建成4.65兆瓦17个村级光伏电站年收益460万元,扶持壮大48个贫困村集体经济,主要用于从事公益岗和特殊困难贫困户、小型公益事业建设的劳务费用支出,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

今后鄂伦春旗将继续围绕食用菌、特色种养、光伏、中草药、大棚蔬菜等扶贫产业,重点打造大杨树扶贫产业园区,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建好建强一批生态好、效益高、质量优、品牌强的特色农畜林产品生产加工基地,采取“企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产业扶贫模式,实施好产业化扶贫项目,引导扶贫产业走“生态、绿色、品牌”发展之路。

鄂伦春自治旗在决胜脱贫攻坚的这场战役中,干部冲锋在前、资源配置到位、政策精准匹配,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得到了极大提升。几年来,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和乡村振兴建设目标,全面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整治和公共服务保障。2014年以来,累计投入7.2亿元,建设通村水泥路442公里,村内街巷硬化539.5公里,村组联通水泥路260公里;投入7.4亿元,为全旗82个行政村全部接通动力电;安装风光互补设备944户,户户通广播电视工程安装9800户,农村基础设施得到全面改善。

安全饮水:投入2818万元,建设集中式供水工程8处、机电井工程132眼、单户井116户,全面解决了安全饮水问题。

住房安全:投入1.86亿元,实施危房改造5226户、易地扶贫搬迁621户,住房安全得到保障。

教育扶贫:投入2.41亿元,对44个中小学校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所有义务教育学校均达到基本办学条件,目前小学净入学率达到100%,落实上级各项资助和我旗救助政策,累计发放教育扶贫救助基金528.85万元,惠及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就学子女2980人次,义务教育得到保障。

健康扶贫:投入4633.5万元,开展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商业补充保险、医疗救助、健康扶贫补助“一站式”结算工作,住院费用报销比例达到90%以上;常住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应签尽签;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100%;建立医疗救助基金,对因病支出过高贫困户,补贴5000—10000元,防止因病返贫;乡村卫生院(室)标准化率达到100%。同时北京市西城区还抽调了1支由11名精干医务人员组成的医疗团队定期来鄂伦春旗开展医疗帮扶工作,并曾多次深入全旗各乡镇开展现场指导、培训、巡诊,通过传帮带,使旗内6家医疗单位在医院管理、人才梯队建设、重点学科建设、群众常见病、多发病诊疗等方面的能力和水平都得到了有效提升,逐步形成了梯队建设协同发展的医疗卫生大格局。

兜底保障:全面落实兜底保障政策,精准到户到人,落实低保2839人、特困供养138人;代缴养老保险3290人,已享受养老保险2195人;建档立卡残疾人享受残疾人两项补贴542人,针对无劳动能力和弱劳动能力的911户贫困户,户均补贴3000元;针对因病、因灾等特殊情况易发生返贫现象的贫困户,建立防止返贫保险,实现再次兜底。

生态扶贫:严格落实护林员政策,选聘510名建档立卡贫困户为生态护林员,人均年收入1万元。

金融扶贫:落实扶贫小额信贷政策,与农行、农商行、包商行3家金融机构建立合作关系,截至目前,累计信贷余额818户3415.36万元,已脱贫享受政策贫困户贷款覆盖率30.08%。

就业扶贫:通过建立就业数据库和开展职业技能就业培训以及设立扶贫公益性岗位等有效方式,我旗贫困人口务工就业率同比提高13%。截至目前,我旗贫困户务工就业2108人,其中公益性岗位就业863人。

消费扶贫:拓宽销售渠道,打造鄂伦春农产品品牌,开展建档立卡贫困户农产品大集、商超专柜、农校对接、电商等消费扶贫,累计销售额达730万元。同时,依托京蒙扶贫协作,在北京西城区销售额达1430万元。

现如今,鄂伦春旗村村道路平坦通畅、砖瓦新房一片连着一片,户户用上安全卫生自来水,家家小病不出村,大病有保障,国网电力、广播电视和网络信号覆盖各村;村文化室、活动室、图书室、便民超市和文体活动广场,让老百姓的生活过得有滋有味、丰富多彩;生态护林员管护补助、公益性岗位就业、劳动务工奖补、社会保障兜底等一系列扶贫政策惠及千家万户,人人脸上都洋溢着真真切切感受到生活幸福的淳朴笑容。

2018年,承载着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和东西部扶贫协作的指示精神,《北京市与内蒙古自治区扶贫协作三年行动框架协议》孕育而生。

同年4月,承担帮扶重任的北京市西城区主要领导第一时间深入鄂伦春旗认真考察调研,签订了《携手奔小康行动协议书》,双方在7个方面23个帮扶事项达成一致共识。三年来,两地强化互访对接、密切合作,先后进行帮扶对接81次,实施京蒙帮扶项目67个,全口径投入1.57亿元,大力发展食用菌、中草药、光伏、深加工等主导扶贫产业,不断深化医疗、教育、文化、就业、培训、农副产品销售等方面的交流合作。北京市西城区动员社会力量,向鄂伦春旗累计捐赠资金物资1360.36万元。蘑菇、木耳、蓝莓果汁等26种特色产品走进北京市场,销售金额达到了973.2万元。三年来,北京市西城区用兄弟般的情谊,助推鄂伦春旗脱贫攻坚工作跨步前进,一件件惠民、为民、助民之举,滋润着全旗每一户贫困百姓的心田。

包商银行通过直接捐款、项目投放、产业推动等方式,累计捐赠810万元,发放小马金融“马上帮”贷款931万元、庭院经济无息贷款997.4万元,惠及贫困户1995户。

采取“一企帮一村”“一企帮多村”“多企帮一村”的结对帮扶方式,动员44家企业与74个有贫困人口的行政村结成帮扶对子,通过项目带动、智力支持、物资帮扶、技术指导、吸收就业等方式助力脱贫攻坚,累计投入资金470.16万元,直接为贫困户捐资捐物74.47万元。

脱贫攻坚战不是轻轻松松一冲锋就能打赢的,所取得成绩的背后,是多少驻村干部舍小家、为大家,日复一日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挥洒着汗水和心血铸就的。凝聚了全旗广大干部职工的智慧和心血,彰显了旗委、政府以人民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让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的决心和意志,是驻村干部带领群众一点一滴、扎扎实实干出来的。全旗驻村干部们守初心、担使命,走村入户、访贫问苦。他们就是贫困户的主心骨、是脱贫攻坚战的排头兵。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驻村干部们踏遍全旗各村的每一条道路,挨家挨户的讲政策、助脱贫。为百姓每解决一个,哪怕是最基础的问题,都需要实实在在的坚持不懈的去努力。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和实践履行了“小康路上绝不让一个贫困群众掉队”的庄严承诺。贫困群众们也同样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驻村干部们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带领大家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坚定决心和磅礴力量。在一批又一批驻村工作队的接力奋斗中,鄂伦春自治旗终于看到了脱贫攻坚战胜利的曙光,全旗48个贫困村全部出列,2020年3月4日,鄂伦春自治旗正式退出贫困旗县序列,实现了历史性地脱贫摘帽。

脱贫攻坚贵在立志,只要有志气、有信心、去奋斗,就没有迈不过去的坎儿。鄂伦春旗通过建立“志智双扶”奖励积分机制、开展脱贫攻坚好家庭评选以及脱贫攻坚专题演出、展映和主题实践、主题宣讲、就业技能培训等活动,真正激发了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帮助他们树立起了自力更生、脱贫致富的坚定信心。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头上的帽子没了,但肩上的担子却更重了,脱贫的标准有硬杠,但脱贫之后的发展致富奔小康之路还任重道远。万众一心加油干、越是艰险越向前。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将来,能否巩固好脱贫攻坚的成果,能否让脱贫致富事业走上良性发展轨道,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关键还要靠群众自身的自强不息和埋头苦干!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鄂伦春旗贫困群众自力更生、奋发图强、脱贫奔小康的道路将越走越宽广!

在突破自身、创新发展、跨越前进、让全旗百姓能够跟上步伐与全国人民一道同赴小康的伟大征程中,鄂伦春自治旗的脚步从未停歇。攻坚克难、接续奋斗,我们终于取得了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这是全旗各族儿女共同的伟大光荣!勤劳勇敢、崇尚自然、自强不息、豁达开放的鄂伦春人民定会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继续为再立新功“十四五”和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而努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征程中开创更加辉煌灿烂的崭新未来!

文案:张 爽

一审:包延娇

二审:赵 阳

终审:樊冬梅

监制:郭 越

转载请注明出处 鄂伦春自治旗融媒体中心